20140912中國時報【曹婷婷台南報導】

 台灣早年醫療水準不高,孕婦通常等到臨盆才找產婆接生,台南最後1位日據時代產婆陳鸞治,30年共接生2萬人,名聲響亮;戒嚴時期,台南市警察局特別頒贈她1張「醫師通行證」,確保她奔走為人接生不受限,地位可見一斑。

 8197歲高齡辭世的陳鸞治,在南區鯤喜灣一帶執業,接生範圍沿著海線拓展到鹽埕、鯤鯓、二層行、車路墘及高雄茄萣,從昭和11年(1936年)開始接生,民國57年,因長期奔走接生也產檢,最高紀錄1天接生7名新生兒,三餐不正常致腸胃不好,50歲就退休。

 陳鸞治的故事昔在南區廣為傳頌,台南文化資產保護協會辦理「東都垂萬年台南市南疆文化資產特展」,意外發現其事蹟,文史工作者輾轉透過陳鸞治遠赴美國行醫的兒子返台奔喪搭上線,同意提供陳鸞治故事與文物,促成超級產婆生平被展出。

 文資協會指出,出生大正7年的陳鸞治,家庭富裕,但父母相繼辭世,原想從醫的她只好到灣裡投靠外婆,選擇進入嘉義產婆講習所學習,18歲正式執業,成為永寧庄灣裡唯一領有台南州知事核發證照的產婆。

 據老一輩說,陳鸞治昔日名聲響叮噹,當時到仁德接生,須走竹筏至二仁溪橋,當地角頭還會出面保護她。尤其,陳鸞治一生有「3不政策」,貧窮者不收錢、同家族不收錢、軍公教警不收錢,遇到窮人還掏腰包,令人感佩。

 陳鸞治除了接生,也流傳一段佳話,即早期命名鄙俗,諸如「罔腰」、「罔市」、「屎」都入名,徵得家長同意,她就為孩子另取文雅名字,晚輩回憶,戰亂期間空襲不斷,她照樣帶著工具為人接生,堪稱動盪時代的不平凡女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改變一生的智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