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jpg  

趙印香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人物資料研究室副研究員  2004

1998125,國民黨籍臺北市長候選人馬英九,在競選的最後衝刺階段,以驚人的爆發力,力克有現任市長優勢的民進党頭號戰將陳水扁,以766萬餘票(領先對手78萬票)當選新一屆臺北市長,引起島內外關注。

馬英九1950年生於香港,原籍湖南省衡山縣。臺灣大學法律系的高材生,美國哈佛大學博士。他是蔣經國晚年最欣賞的青年才俊之一。19817月學成返台後,曾任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兼蔣經國英文秘書、國民黨中央党部副秘書長等職,曾深入參與有關島內政治革新和兩岸關係法案的起草工作,被輿論界譽為島內思考臺灣及中國問題最精密的頭腦之一①。

馬英九是典型的技術官僚。他形象清新,忠於職守,遠離政爭,在民眾中有較高聲望。他忠党愛國,具大中國意識,一心想為發展兩岸關係做出貢獻。自李登輝主政後,馬英九雖出任過研考會主委陸委會副主委法務部長和政務委員等職,但卻越來越遠離兩岸關係問題的決策核心。       

一、成長背景

在臺灣外省籍第二代人中,明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失根的一代,他們雖然繼承了父輩的

忠党愛國熱情,卻將其用到幫派任俠上面,象竹聯幫、四海幫等這些由外省籍第二代組成

的黑道組織。另一類則是在國民黨反共愛國政策的薰淘下,接受完整的中西正規教育,

加上嚴格的傳統家教造就的一批党國棟樑,馬英九就是其中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馬父的精心培養。其父馬鶴淩是政大出身,抗戰時在重慶投筆從戌,在救國團和知青党部任職多年,但官運不佳,最後在國民黨中央党部考紀會副主委職位上退休。他早已體認到自己的實力不夠,所以將全部心血傾注在唯一的兒子馬英九身上,就是希望能夠針對這個時代的需要,充實他的條件,使英九能夠站在第一線

馬英九求學過程中,馬鶴淩就經常給他講述外祖父追隨孫中山先生北伐、父母為了抗日投筆從戌的經歷,向其灌輸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國家民族至上觀念。馬英九讀高中二年級時,為引導兒子向文科發展,馬鶴淩在知青党部自己的辦公室與馬英九長談了兩個小時,以臺灣修建石門水庫的經過為例說服馬英九。他說:國家沒有建造大型水霸的專家,但從法國請來十二個工程師,石門水庫就修好了。不過,政治是當家的事,國家搞不好,不能請外國人來當總統。

馬英九赴美求學時,馬鶴淩更是動了一番心思。馬英九因成績優異,除了申請到中山獎學金外,也得到其他獎學金,而馬鶴淩讓兒子只以中山獎學金赴美。他說:就是要給英九扣緊國民黨這頂帽子保持住國民黨的純正血統④。

在做人方面,馬鶴淩引用曾國藩的一段話作為馬英九的座右銘:以天下之至誠,勝天下之至偽;以天下之至拙,勝天下之至巧。這種尚拙尚誠的為人處事觀念對馬英九有很大影響,使其養成待人誠懇、做事踏實的作風。

馬英九自幼就在父母的指導下,背誦《唐詩三百首》、抄寫《古文觀止》、《論語》等,這對馬英九頭腦中形成中國傳統的忠孝觀念和民族國家觀念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馬英九在高三時就加入了國民黨,他曾理所當然地表示忠党愛國已經成為他內化的價值觀念。⑤馬鶴淩要求兒子不要有任何玩物喪志的不良嗜好,只鼓勵他打球、跑步健身。至今跑步成了馬英九工作之餘唯一的運動,完全沒有世家子弟的不良習氣。

馬鶴淩希望兒子成為青史留名的一代名臣。馬英九在法務部長任內積極查賄、掃黑,就有黑道揚言對他下毒手。馬英九的母親和四個姐妹都勸他不要幹了,唯獨馬鶴淩堅決支持兒子幹下去,他說:文天祥和鄭成功只活了39歲,英九已經多活了5年了。諸葛亮死時54歲,英九也只差10⑥。他對獨子寄予很高期望,曾表示:我是以國士培養他,要他有名臣風範,要活在別人心裏,活在歷史上⑦。

()時勢將馬英九造就成一名忠貞的國民黨員。整個七十年代,臺灣處在風雨飄搖之中,社會人心浮動。而深受中國傳統家教和反共愛國教育影響的馬英九,則表露出其堅貞的黨性對中華民國的真誠感情19711025,臺灣被驅逐出聯合國的消息傳到臺灣後,一向規行矩步的馬英九飲酒、落淚,他串聯台大、政大、師大等學生代表共同發表《我們的呼籲》宣言,藉以喚起民心,共赴國難1972929,日台斷交,馬英九和一批台大學生去松山機場遊行示威,圍攻日本特使椎名悅三郎。他咬破手指書寫標語,又趕到日本大使館抗議。他高舉抗議牌的照片出現在臺灣各大報紙上。

19754月,馬英九在哈佛進修博士期間,蔣介石的死訊傳到美國。馬英九在圖書館的一個角落設立了一個小靈堂,放上一張蔣介石在廬山宣佈抗日的照片。他表示:雖然別人看不見,但表示我對民族英雄的懷念⑧。19781216,美台斷交,馬英九應邀擔任波士頓反共華僑組織中華公所發言人,頻繁接受美國新聞媒體的採訪及赴各大學社團演說,強烈反對美台斷交。當時他連博士論文都寫不下去了,國家都到這個地步了,還念什麼學位!”

()保釣運動激發了馬英九的民族意識19711月,他獲美國務院邀請,做為亞太地區學生領袖代表訪美七十天,正趕上美國東西海岸華人留學生掀起大規模的保釣運動。青年學生高喊著釣魚臺是中國的日本無恥,美國無理等愛國口號,高唱滿江紅歌曲,場面十分感人,馬英九的愛國熱情油然而生。19748月,馬英九赴美留學時,海外的保釣運動已分成左右兩大派,他加入了親國民黨的右派學生組織全美中國同學反共愛國聯盟”(簡稱愛盟”),並在其機關刊物《波士頓通訊》任兩年主編、三年主筆。為維護國民黨的立場,馬英九經常與台獨分子和左派學生辯論,因此被校方視為職業學生。但保釣那段日子顯然對馬英九產生很深刻的影響。1980年,其博士論文《怒海油爭:東海海床劃界及外人投資問題》及1986年出版的著作《從海洋法論釣魚臺列嶼與東海劃界問題》,就是在保釣運動影響下完成的。他在書的自述中即言:在紐約大學讀碩士時,開始以公法及經濟法並重的態度研究國際法;到哈佛讀博士時亦複如此,博士論文就反映了我這個方向;對少年時期的心願也算有了交待。一位研究中國哲學的老友,曾把保釣運動視作國內知識份子民族意識再覺醒的嚆矢(起點之意);我十五年的心路時程,或許可以作此說的一個注腳。10

()受到蔣經國的賞識和重用。美台斷交的前後幾年內,馬英九幾乎放棄學業,全身心地主辦《波士頓通訊》。他的幾篇被《中央日報》轉載的文章,受到時任台行政院長遜運璿的欣賞,並批示下發有關部會傳閱。因此,國民黨上層都知道在美國的臺灣留學生中有個愛國的馬英九19786月,他以筆名王紹陵發表的長文《勇者的證言-追記索爾仁斯基的哈佛演說》,在《中央日報》連載三天,受到蔣經國的讚賞,讓秘書室主任周應龍查征王紹陵是誰19819月,馬英九獲博士學位半年後,周應龍力邀馬英九返台,任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兼蔣經國英文秘書。馬英九不但有學歷、口才,而且為人謙恭,從不招搖,深得蔣經國的喜歡,稱讚他是沒有缺陷的年輕人11國家難得的人才12,經常親切地以英九直乎其名,對其關心的程度真象對親子一樣,態度也始終和顏悅色,信任有加。蔣經國晚年極為關注的《動員勘亂時期國安會法》、《動員勘亂時期集會遊行法》與《動員勘亂時期人民團體法》等三大法案在立法過程中,馬英九是唯一的全程參與者。19846月,蔣經國力排眾議,破格提拔年僅34歲的馬英九任國民黨中央副秘書長,負責政黨外交,欲改變國民黨予人老化的印象。由於從政時間短,年紀輕,又無政績,有的老黨工背後說他簡直是坐直升飛機上來的13

在蔣經國身邊的近七年中,馬英九深知蔣晚年對政治革新和兩岸關係的思考,因此,在蔣死後參與有關法案設計時,他都能緊緊扣住蔣經國晚年的政治理念

二、受人注目的政治明星

從擔任蔣經國的英文秘書起步,馬英九可謂仕途順暢,深受朝野的肯定。除了討人喜歡的儀錶外,更主要的是他有獨特的從政哲學和本領。

()不結黨營私,保持技術官僚的中立色彩。在政海翻騰了幾十年的馬鶴淩傳授給兒子的從政秘訣是:切勿介入政爭。馬英九青出於蘭而勝於蘭,將父訓發揮得淋漓盡致。李登輝上臺以來,國民黨內爭不斷,但馬英九始終與各派系保持一定距離。1992年底,李、郝政爭激烈之時,任陸委會副主委的馬英九私下表示:我們這種燒成灰也是國民黨的人,看到黨內這種亂象,實在令人心痛!14

1993823,在國民黨的十四全中評會上,馬英九痛批黨內賄選嚴重,但語氣和緩,沒有人攻擊他與非主流唱和。他十分動感情地表示:我是有26年黨齡的黨員,我有義務表達這樣的意見,我覺得這樣做是為黨好,為國家好15與會者曾七度鼓掌,第二天他的發言成為各大報的頭條新聞。而馬英九在未拉票的情況下,仍以第六高票當選中央委員。

()外園內方,溫和理性,不易樹敵。他與民進党的陳水扁、謝長廷等人就統獨修憲與制憲問題曾多次交手,他在辯論最激烈時也不易動氣,更不會進行人身攻擊,而是以理服人。陳水扁稱他是可敬的對手,民進党前秘書長張俊宏公開表示:他令人印象非常的好16

()形象清新,善於辭令。在臺灣政界新一代技術官僚中,馬英九算得上是理想政治人物的典型。他學有專長,謙虛內斂,善於揣摩對手的心理。言談間既無國民黨老一代的霸氣,也沒有僵化的教條和口號。外國記者稱他是國民黨稱職的推銷員。他任國民黨副秘書長期間曾赴英國訪問,為在與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握手時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自我介紹說:首相閣下,我是來自擁有750億美元外匯存底,卻不知如何運用的中華民國臺灣17語畢,果然引起柴契爾夫人的注意,立刻介紹工業部長與馬英九認識。韓國前總統盧泰愚對馬英九讚譽有加,感歎當時韓國的政界找不到這樣的人才。

()對臺灣女性選民和青少年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大多數臺灣女性認為他是集智慧與魅力於一身雖在官場仍不失學者風範、運動家毅力及詩人氣質。島內女性在票選最有魅力的男人白馬王子時,馬英九總是名列榜首。他是臺灣青少年崇拜的偶象。據民進黨民意調查中心19968月底針對16-24歲的年輕人所做的調查,國民黨內最受歡迎的政治人物是馬英九,以34%的支持率高居榜首。1995年臺灣總統選舉期間,馬英九成了自行參選的陳履安、林洋港競相爭取的對象,都希望借助他清新的形象吸引婦女和青年的選票。

19965月和12月,《自立晚報》先後兩次就今後兩年誰是臺灣政壇最重要的政治人物?”的問題,對朝野三大黨48名政治人物進行民意調查,馬英九均名列第一,陳水扁居次。

三、兩岸關係自有主張

在兩岸關係問題上,馬英九反台獨,主張兩岸漸進統一。他認為政府制訂大陸政策要有吾士吾民的情懷臺灣優先,並兼顧十二億人的利益

馬英九不贊成急統因為現在並不具備統一的條件會給臺灣人民帶來巨大損失。他更反對台獨,認為在處理兩岸關係問題上,臺灣決不可忽視中共與大陸人民的態度,台獨或許可當學術辯論話題。但在全中國人都反對台獨的情況下,它根本禁不起現實實驗。他從臺灣的現實利益出發進一步分析指出:在臺灣,有些人希望是一個獨立的中華民國,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在臺灣的每個人都抵擋不住中國大陸的經濟誘惑假如我們由世界經濟集團化的角度來看,未來臺灣的前途,是單打獨鬥,還是利用大陸人士及資源,合力發展,才能創造所謂中國人的二十一世紀?”

他反對一國兩制,稱這會使臺灣香港化有關兩岸的統一模式,將來由兩岸統一協商機構依據兩岸人民的共同願望協商解決,現在言之過早

    1998111,已沒有任何官銜的馬英九,以民間學者的身份,對目前臺灣當局的大陸政策提出了直率的批評。他指出:政府的戒急用忍應該檢討雖然這項政策只限制部分經濟活動,卻使得整個兩岸交流活動的氣氛都不對了,不但規劃中經貿特區計畫叫停,連毫不相干的大陸學歷認證都受到影響行政院長肖萬長在戒急用忍的大帽子下,在兩岸關係上也不敢有太大的作為,但以肖萬長的財經背景,不能不正視大陸在2020年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的事實。馬英九希望李登輝能在未來兩年任內,在兩岸關係上作出宏遠的規劃,在歷史上留下貢獻

馬英九曾對友人坦陳其志說:知識份子要為國家盡一份心力,要登車攬轡,澄清天下18。臺灣已封筆的名政論家阮大仁先生盛讚馬英九是臺灣少見的大陸型政治人物,格局很大!”1919864月,馬英九奉蔣經國之命,草擬開放臺灣民眾赴大陸探親政策。因事屬機密,並無檔號,他就把該檔定名為穎考專案20。馬的古文底子很深,穎考叔是《古文觀止》中《鄭伯克段于鄢》篇的鄭國掌管疆界的大夫,他出主意規勸鄭莊公與結怨的母親重歸於好。現兩岸因內戰而分裂,他為改善兩岸關係出點子,自比穎考叔,頗有深意。

馬英九從政以來,大部分職務都是上面安排的,唯有19915月臺行政院長郝柏村組閣時,他主動要求辭去台研考會主委而專任陸委會副主委。他認為,今後五年、十年、二十年,大陸政策是我們生存發展的關鍵,我們一定要好好把握,不能把資源流失21。外界為他的職務調降叫屈,而對其知之甚深的台前司法院院長施啟楊則私下品評說:馬英九參與大陸工作,純是出於理想、抱負,從不計較個人名份22馬英九曾對臺灣處於困境的統派伸出緩手。他曾受統聯重要成員王曉波之托,經時任副總統的李登輝批准,從獄中救出生命垂危的老一代左統派政治犯陳明忠;曾出力為臺灣抗日先烈王敏川平反;曾協助當時在北京大學任教的陳鼓應的妻子返台探親等,其目的就是要為反台獨增加一點力量。23

19993月初,馬英九訪問香港。他表示,他在香港出生,在臺灣長大,和香港的淵源很深,因此,他有優越的的地位推動台港關係。對於一國兩制,目前不必那麼早做評估,但應先行推動台、港的民間或半官方交流,在這方面,臺北市願促成其事

 

四、有志難伸,宦途多舛

 

李登輝主政後,馬英九雖很努力適應新環境,藉以實現自己的抱負。但遺老好當,遺少難為。蔣經國去世不久,馬英九就被調離總政府。為對兩岸關係有所貢獻,他曾甘願辭去台研考會主委,在黃昆輝手下降級專任台陸委會副主委。他不得不經常上電視照本宣科,念著連他自己都難以相信的陸委會聲明。

1991年底,馬英九當選第二屆國民黨不分區國大代表,是國民黨修憲小組成員。尊從中央的指示,馬英九多方奔走、遊說,傾全力向國大代表推銷總統委任直選制。但1992314憲改方案即將定稿時,李登輝與田弘茂等學者一夕夜談後,突然改變態度,主張公民直選制,使馬英九專業政務官的形象遭受沉重打擊,處境十分尷尬。當面對記者詢問時,他自我解嘲說:我現在說的話,你還相信嗎?”由於意味深

長,在記者間傳誦一時。

19932月,連戰組閣,馬英九明升暗降為法務部長,就是不能幹他所鍾情的陸委會主委。但在法務部長任內,因馬英九為改變國民黨的形象而認真查賄、掃黑,卻得罪了一些有黑道背景的國民黨立委國代,動搖了國本,引起李登輝的不快,被迫離開了法務部,只在內閣中出任位高權虛的政務委員。他曾私下對部屬感歎:好官難為26!但馬英九畢竟在臺灣朝野有較高聲望,被譽為掃黑千里馬19966月,台法務部長易人後,臺灣朝野對李登輝非議之聲四起。不少報刊將馬英九揮淚離職的照片登在顯要位置,一些國民黨甚至民進黨立委國代為馬英九嗚不平。民進黨籍立委葉菊蘭曾公開對在台立法院法務部長身份作最後一次答詢的馬英九表示:從政多年來,從未公開讚美一個國民黨員,但今天則是例外,我要公開來讚美你。27輿論的壓力,迫使李登輝不得不出面做出解釋。他說:馬英九是一位優秀人才,國民黨對他有一套長期培養計畫,也即不排除有一天請他出來參選,為民服務,並不是他犯了錯誤才遭換位置。28

    19974月,發生了白曉燕命案後,李登輝召開了高層治安會議,卻沒有通知身為台行政院治安會報召集人的馬英九。馬英九對友人無奈地表示:可見我的重要性29而自李登輝就任民選總統一年來,臺灣發生了劉邦友命案、口蹄疫、颱風災害等重大事件,民間要求執政當局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199754,數萬臺北婦女、中產階級市民走上街頭,要求總統認錯、連戰下臺。但並未引起李登輝的重視,仍醉心于推動國、民兩党合流修憲、醞釀籌組聯合政府。面對政局的動亂,馬英九深感失望。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199758,馬英九發表了醞釀已久的辭職聲明:改革阻力重重,人民積怨日深若干情勢之演變,令人困惑,基層已有為何而戰的質疑,對此,深表無力且痛心,決定辭職,也不再考慮參選臺北市長。30

 

五、力克民進党頭號戰將陳水扁,當選臺北市長

 

馬英九的辭職棄選聲明,震動了臺灣朝野。多次民調表明,在宋楚瑜拒選的情況下,馬英九成了國民黨內唯一有希望戰勝陳永扁的人選。在1997年底的縣市長選舉中民進黨的大勝,和陳水扁競選連任的強勁氣勢壓力下,國民黨和基層反台獨的民眾產生了有如兵臨城下的危機意識。鑒於臺北市獨特的選民結構,李登輝的親信、考試院長許水德提出:臺北市長選舉若勝選,國民黨一定要推出不親李的人31。人們不約而同地把目標鎖定在馬英九身上。特別是基層的民眾勸馬說:大環境沒有變,就要靠你出來改變32!1998530上午,在國民黨內市長候選人初選登記截止日,馬英九終於同意參選了。馬英九的出征,使國民黨的士氣大震。儘管其競選班子是臨時拼湊起來的雜牌軍,儘管馬英九是首次參加如此大規模的選舉,而面對的又是擁有現任市長優勢的陳水扁,但他以反台獨、維持現狀的溫和改革者的清新形象,得到臺北市多數選民的認同。經過激烈的角逐,投票結果,馬英九以5089%的得票率,超出對手5個百分點而獲勝,一舉拔除了陳水扁通往總統之路的最大橋頭堡,沉重打擊了台獨勢力的囂張氣焰。

這屆臺北市長的選舉,是國民黨和民進黨的兩大明星的龍爭虎鬥,是這次臺灣三合一”(北高兩市長、兩市議員、第四屆立法委員”)選舉的最引人矚目的焦點。因此,馬英九的當選,不僅對其本人的政治前途,也會對臺灣政局,產生一定影響。首先,這是馬英九所主張的意識形態和其代表的執政風格的勝利,是公投台獨和強人政治的一次挫敗。競選期間的多次民意測驗顯示,擁有族群背景優勢的陳水扁,其預期當選率始終高於馬英九12個百分點以上。同時,陳水扁的四年市政表現也得到70%以上民意的肯定。由此看來,陳水扁之敗並非敗於選舉技巧和執政能力上,而是敗在他所主張的住民自決和強人作風上。表明民進黨的統獨和族群路線已無更大的發展空間。

其次,對推動國民黨的政治革新將產生影響。四年前,國民黨在臺北的市長選舉中只得到2589%的選票,19963月李登輝競選總統時,在臺北市只得了389%的選票,這次馬英九則有5089%的得票率。這表明,過去多年來離開國民黨的選民,如今又把希望寄託在形象清新的馬英九身上,藉以改造國民黨,促其停止內鬥,成為一個民主政黨,一個真正的中國國民黨

第三,使國民黨在2000年的總統選舉中處於有利地位。此次臺北市長選舉被臺灣朝野視為兩年後總統大選的前哨戰,若陳水扁大勝,勢必增加其政治資本,聲勢更加上揚,屆時國民黨總統候選人能否擊敗陳水扁,不無疑問。而這次陳水扁的敗選,就失去了臺北市這個最大資源,使其政治規劃受到人力、物力的限制,大大削弱了其競爭總統的實力。

第四,對改善兩岸關係將發揮有益作用。馬英九自稱是大陸製造,香港生產,臺灣加工,對兩岸三地都有感情。他長期投入兩岸關係的研究,又曾任台陸委會副主委,被友人私下稱為中國部部長。他有改善兩岸關係的使命感,上臺伊始,就訪問香港,表明了其良苦用心。

 

注釋:

①⑨17192024  臺灣名傳記作家曾一豪著:《馬英九前傳》第328頁,第151頁,第189頁,第5頁,第64頁,第331頁。

②③④⑥  《小馬是老馬的政治願望的化身》,《新新聞週刊》1996616-22日。

⑤⑧1216  《內斂仍然放光的政壇明星馬英九》,《遠見》雜誌,19898月號。

1118  《馬英九  慎行寂寞政治路》,《天下》雜誌,19959月號。

10232526  《新國會》月刊,19943月號。

13  《工商時報》19931226

14  《中國時報》1992122

15  《聯合報》1993824

21  《聯合報》1991531

22  《聯合報》1991529

27  《中國時報》1996426

28  《中央日報》19981025

29  《中國時報》199669

30  《新新聞》週刊,19986587期。

31  《中國時報》199759

32  《許水德的‘棄李保馬論’奏效》,《商業週刊》199868出版。

33  《聯合報》199853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改變一生的智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